读《摩托车与禅》
Reading
2020-12-19 2432字

最近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摩托车与禅》,在出差路上或者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读一段,读着书中的文字,有时候跟着斐洛德的摩托车感受自然中每一缕凉风,有时候跟着他回忆他年轻时追寻良质的痛苦过程,特别高兴的是,他通过他自己的方式“骑摩托车旅游”最终到达内心平和的境地。

今天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书中作者带着儿子骑行过程中深入思考的点点滴滴,更是他通过向世人展示他自己过去的痛苦过程,以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找到内心很容易,就是慢下来,过慢生活。

书中的很多地方都写的非常受益,记录下来供以后我自己再多多回味。

每次我们都会惊讶于景色的美丽,骑离时便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我们经常这么骑,后来才明白道理 其实很简单:这些乡间小路和一般的干道迥然不同,就连沿线居民的生活步调和个性也不一样。他们哪儿也不打算去,所以可以悠闲地和你寒暄。他们了解的一切就是此时此地。而那些多年前移居城市的人,以及他们迷失的后代,拥有了一切,却忘记了这种情怀。这实在是一个宝贵的发现。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么久之后才领悟。我们早已看过却仿佛没有看到,或者说时环境使我们视而不见,蒙骗了我们,让我们以为真正的生活是在大都市里,而这里只不过是穷乡僻壤。这的确是件令人迷惘的事,就好像真理已经在敲你的门,而你却说:“走开,我正在寻找真理。”所以真理掉头就走了。 哎,这种现象真是让人不解。

如果你不放慢脚步认真思考,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或得到更差的结果。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只想去做别的事。

如果你对事情有完全的信心,就不太可能产生狂热的态度。就拿太阳来说吧,没有人会为了它明天会升 起而兴奋不已,因为这是必然的现象。如果有人对政治或是宗教狂热,那是因为他对这些目标或是教义没有完全的信心。

到达目的地还不如在旅途中。我们已经旅行了好一阵子,现在即将到达目的地。当我达成一个短期目标时,继之而来的会是空虚的感觉。我必须调整自己,以适应下一个目标。

有时候你只要把新手或蹩脚的人和高手作比较,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异。老手根本就不会照着指示去做,他边做边取舍,因此必须全神贯注于手上的工作,即使他没有刻意这样做,他 的动作和机器之间也自然地有一种和谐感。他不需要遵照任何书面的指示,因为手中物质的本质决定了 他的思路和动作,同时他的思路和动作也在不断改变他手中物质的本质。所以物质和他的思想一同不断地改变,直到他的内心与物质同时达到正常与平静。

我们活在一个价值混淆的时代,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过去的思维模式已经无法应付新的状况。曾经有人这么说,不愤不启,在你冥思苦想而不可得的时候,不要沿着原有的思路继续走下去,你应该停下脚步,放松一段时间,发散自己的思想,直到碰到一些事,能够让你拓展原先知识的根基,才继续前进。每一个人都熟悉这种经验,我想一旦整个文化的根基需要拓展的时候,就会出现相同的状况。

越聪明越认真的学生越不需要分数,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学问的本身比较感兴趣。而越懒惰越愚笨的学生则越需要分数,因为可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否及格了。

当你的思想不再集中于行动的目标,每爬一步不是为了爬上山顶,你会发现,这里有一片锯齿状的叶子;这块岩石有点松动;从这儿不太容易看见山顶上的雪,即使越来越接近山顶。这些都是你应该注意的事。只为了未来的某个目标而生活是肤浅的,生命萃聚在山的四面,而不是在山顶,我们脚下才是万物生长之地。

毕竟这是禅宗花费了许多功夫想带给你的:经由调息、打坐,让你的心灵腾空一切杂念,产生像初学者一样谦虚的态度。这样你就处在了知识列车的前端,在现实自身的轨道上。想一想,为了改变,我们不要害怕这一刻的到来,而应该小心地加以运用。如果真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以后你所得到的方法,远胜过你满脑子杂念时所想出来的方法。

所以不应逃避被卡住的情形,它是达到真正了解之前的心灵状态。要想了解良质,不论是在技术工作上还是其他方面,放下自我,接纳这种被卡住的现象是个关键。无师自通的技术人员就是因为常常被卡住,才比接受过学院训练的人员更了解良质。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处理突发的状况。

当然,你不一定要去钓鱼,你也可以去修摩托车,或是去喝一杯咖啡,或是到附近走一走。有的时候只要放下手中的工作,然后保持五分钟的安静就够了。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几乎可以感觉到自我正逐渐走向内心的平静。凡是背离它和它体现出来的良质的,就是坏的。凡是亲近它的,就是好的。背离和亲近的方法虽然数不胜数,但是目标却是一致的。

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长久的安静,看见、听见、感受到真正的宇宙,而不是一些八股的思想,他必然会 充满进取心。进取心不是某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也是我喜欢这个词的原因。

焦虑是另外一个陷阱。它是自我的反面。如果你确知做什么事都做不对,那么你就会很害怕。往往就是这个因素让你迟迟不敢动手,而不是懒惰。这个陷阱来自于急于求成,往往造成各种错误,你会去修理不需要修理的东西,去担忧假想中的困扰,然后作出各种荒谬的结论。你会因为自己的紧张而认定机器出了各种问题。

这样的人无论做哪种枯燥的工作——说到底,任何一种工作早晚都会变得枯燥——当他卡住的时候,只要调整到积极的情绪,开始倾听良质的指引,悄悄地遵循它,心无旁骛,就能使自己手中的工作变成一种艺术。他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变成一个更有趣的人。而对他周围的人来说,他也不再是物体,因为他选择了良质。不只他自己和工作受到影响,在他周围的人也会逐渐改变,因为良质会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他手中的工作具有良质,于是会让人有不同的感受。感受到的人会觉得这种感受不错,就可能会把它传播给别人,这样一来良质就会不断繁衍开来。

过去一段时间每每读到书中的片段都会引起我深深思考,过去很多年很多时间就像斐洛德一样,思维非常快,去追寻很多东西,过程很痛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珍惜慢节奏的思考,当我们不再向世人证明什么的时候,就随着自己的节奏,越懂得和爱护自己的时候,才能更持续的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