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品思维
Think
2023-03-26 2234字

在 IT 软件产品中, 其他岗位的同学经常会和产品经理产生巨大的争论, 先不论其争论的内容, 但是经常会有几个观点导致最后团队无法协作:

  1. 我自己也是用户的一份子, 为什么我的观点就不是用户观点, 你们产品经理说的就是用户观点?
  2. 产品不就是头脑风暴吗? 你看我的点子多好, 多有创意, 为什么我的创意就不行, 你们的创意就可以?
  3. 产品不就是把各种控件在页面摆一下吗? 你们还做了什么?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双方意识形态不同导致的冲突, 更深层是对产品思维的不了解产生的巨大误解, 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查理芒格在论述其《人类误判心理学》时, 讲了一个故事:

据说达尔文在 19 世纪 30 年代末期就形成了他的物种进化理论。但是直到 1859 年,才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种起源》。原因是,达尔文认为,任何对人类起源提出新解释的科学理论都将会遭遇广泛的歧视,所以达尔文在公开发表之前,先谨慎的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反驳进行了准备。这一准备,就是 20 年,努力地完善了他的理论,并为这种理论做好了辩护的准备。

通过这个故事, 我希望给大家讲解关于产品经理的几个认识误区:

  1. 产品的职责更多是规避风险: 产品经理不仅仅是研究用户体验的决策者, 它更是团队研发的风险控制者。 我们某块代码写错了可以重写, 代价不大, 因为影响范围太小了, 但是如果产品经理的决策错了, 意味着整个团队在半年到一年时间内的活白干了, 损失重大, 所以产品思维的第一点就是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思考,当你有一种新的想法或者观点的时候,最好是围绕这个点,将相关的林林总总和可能出现的质疑进行系统化的思考,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悖论,亦或许将最初的观点打倒,但总归是可以规避掉许多的风险;

  2. 产品要规避“自我服务偏好”的心理弱点: 很多人说产品经理是研究用户的心理大师, 说的没错, 其实只要你用心, 客观的去思考用户是谁, 他们每天遇到的烦恼, 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思考方式, 最后作出用户喜爱的用户体验, 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但是产品经理真正难的是, 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 自己的思考也会受到理性, 感性, 苦恼和情绪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避免查理芒格经常说的: “自我服务偏好”的心理因素也经常导致人们做傻事。” 产品经理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今天这个创意的点子是目标用户会喜欢的点子, 还是‘我喜欢’的点子? 是不是因为我提出来了, 我认为我的观点更对?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 我自己的习惯是, 只要是我提出的创意, 我一般会记录下来, 放一个星期以后再去看, 点子是不是还像当初提出来那么让我感到激动? 如果依然是那么激动, 有可能就是好点子, 如果过了一个星期再去看觉得一般, 这个点子当时之所以觉得非凡的原因不是点子本身有多好, 而是 “自我偏好” 的心理在影响我们自己的判断, 特别是对自己极度自信的同学要注意, 你们容易进入查理芒格说的 ‘自我偏好’ 人类误判心理陷阱;

  3. 产品要防止团队进入“逻辑思维”胡同: 一个好的产品不光是每个页面本身结构合理和界面美观, 更重要的是在多个页面之间流转的背后有一张无形的逻辑流程图, 这个流程图的映射就是用户心理决策图, 我点击这个页面后期望是什么内容? 为什么一定要点击这个页面? 我到底要去什么地方? 所以, 一个真正好的软件是, 研究用户的心理以后, 让整个流程图和用户认知的心理预期要符合, 只有符合和超过用户心理预期的软件才是真的用户体验好。 很多研发的同学会说, 这不是废话嘛? 但是如果大家仔细观察, 研发的同学都期望需求是符合逻辑的, 但是却不希望自己去做逻辑流程这些‘低端’的活, 我们往往对先进技术和架构灵活性更感兴趣, 但是对用户期望的心理和流程不感兴趣, 这样的个人认知心理会导致, 我们经常发现, 做了很多页面和逻辑后, 发现底层的逻辑流程是错的, 因为你不做到某个深层的地方大家都发现不了底层逻辑漏洞。 但是代码已经按照原来的流程实现了很多页面、函数和相互交错的逻辑, 怎么改呢? 动一处而牵全身, 代价巨大。 所以, 如果把软件工程比喻成打仗, 不但要局部战术(核心技术)要优雅高效, 更要全局战略(逻辑流程)清晰自然。

那我们要怎么锻炼产品思维呢? 以下是我多年的产品经验:

  1. 扩宽自己的认知: 产品经理是要接触三教九流的用户的,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认知, 效率最高的方式就是要跨学科读很多书, 只有读了不同的书和接触不同的人, 才能扩宽自己的知识和认知;
  2. 常常自我怀疑: 每天提出的创新点子, 都要从反方的角度去进行自我怀疑和反证, 不能对自己太过自信, 时刻提醒自己产品经理不是一个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 比别人有创意的职业, 而是要综合感性、理性和环境现实, 尽最大可能降低团队风险的职业;
  3. 慢思考, 快行动: 产品不仅仅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创意构成的, 那只是产品术的层面, 而道的层面, 更多是把自己当成演员, 去体会用户的痛苦和烦恼, 最后按照用户认知心理可以理解的页面形式去表达我们的想法,用最少的逻辑和流程去帮助用户提升效率或者收获快乐。 而做到精准的预测用户的心理的关键是, 思考的时候一定要慢, 顺着逻辑和情绪流动的方向一点一点的梳理和论证, 如果我们想产品的时候, 背后的状态是: “你看我脑袋反应多快, 我这么聪明, 马上就提出了一个好的点子, 我的效率多高?”, 这时候, 我们就要注意, 我们的思考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思考太快了, 方向是不是对的? 是不是又进入‘自我偏好’认知陷阱去了?

希望上述的经验可以帮助大家清晰的理解产品思维的不同, 认识到产品工作真正重要的地方。 只有我们更加理解这个职位后, 大家才不会进入个人思维偏见去争论对和错, 因为个人对错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