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过了 1/3 的旅途,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 比如编程、 看书、 产品规划和旅游的时候, 自己其实是非常放松和充满耐心的。
但在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 特别是一些自己没有经历的事情上, 还是会进入不好的负面情绪, 总结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 想象力过于丰富, 做很多事情, 都给自己设置一个过于完美的目标, 导致追逐目标的时候过于疲劳和焦虑, 其实读过金刚经知道这个世间很多事情都是相对的, 完美只是自己的想象;
- 当自己读过很多书, 觉得自己懂了一些东西以后, 就急于好为人师, 而别人不理解的时候反而会因为别人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而涌现出负面情绪,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需要时间, 就像自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成长一个道理, 如果我们总是拿别人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和自己已经掌握知识的时刻去对比, 我们是不是违背了 ‘不着相布施’ 这条老祖宗交给我们的道理?
- 做事情过于追求高效(编程养成的习惯), 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肉身, 高效的事情持续久了就会疲劳, 带来压力, 无形的压力会让内心那个觉得吃亏的自我涌现出来, 并出于本能保护的下意识去评价事情的对和错。 当我们过于关注高效工作后未来的一个自我期待时, 就无法体会到纯粹做事过程中流淌的幸福, 而很多美好的结果恰恰是我们专注过程的自然延续, 过于关注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虽然这本书非常薄, 但是作者用心理学的笔法来慢慢帮我们分析自我各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的过程却非常让我受教, 下面是我觉得非常有益的内容摘抄, 希望这些分析过程能够帮助 ‘时常焦虑’ 的你。 : )
… 我们怎样达到这种完美的画面, 与知道它们怎么扭曲了我们追求幸福的观点和视野, 并不是一回事。 如果用这些画面作为鼓励, 那它们可能十分有益; 但如果做为一种测量标准, 那它们可能成为我们失败的原因。 例如, 你可能在某个晚上出去听了一场音乐会, 聆听了世界级钢琴师的独奏表演。 第二天, 由于被头天晚上的演出说感动, 你决定学弹钢琴。 如果你购买了一张头天晚上的钢琴独奏家的 CD, 并且用来激励自己练习弹琴, 那可能是一件好事。 不过, 如果你从一开始拿自己的表演与那些钢琴独奏家的表演进行对比, 来分析对比的结果(我们通常会下意识地这样做), 那么, 你便在朝着不满的方向前进, 甚至会感受到十分失败, 放弃自己的努力。
在任何事情上, 当我们采用完美的画面来对照时, 通往幸福的路就可能出现重大的曲折。 这是因为, 一副画面或者一种理想状态, 其实是冻结的、 挺直的, 并受到其本质的限制。 理想状态意味着它与特定的情形一样好, 或者可以获得某样东西。 相反, 真正的理想状态是无限的、 不受约束的, 而且总是在扩展。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一朵鲜花的生命, 来获得高效得多、 满意得多的视角。
当我们试图理解自己以及我们对人生中各种努力的痛苦挣扎时, 可以通过观察一朵鲜花来找到平和。 问你自己: 一朵鲜花的生命, 从撒下种子到完全盛开, 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完美?
让我们看一看, 我们每天走过的花园中的鲜花旁时, 大自然会教我们一些什么。 在什么时候, 鲜花是完美的? 当它还只是你手中的一粒种子, 等待着你种下时, 它完美吗? 在那一刻, 它就是一粒种子。 当这粒种子在几厘米深的土壤中开始悄无声息地第一次发芽时, 它是完美的吗? 在那一刻, 它首次展现了我们称之为创造的神奇信号。 那么, 当它的嫩芽第一次钻出地面, 第一次接受阳光的照射时, 它完美吗? 它用尽其所有的能力来寻找这种生命之源; 在这一刻之前, 它只是在地下悄无声息地成长着, 告诉自己要以怎样的方式成长。 当它开始开花的时候呢? 它完美吗? 这个时候, 它的个体属性开始显现。 叶子的形状、 花苞的数量, 所有这些, 都是这朵鲜花独一无二的属性, 尽管他们在同一物种中的其他花朵也是独一无二的。 或者, 在鲜花盛开的时候, 花朵的所有能量与努力是不是达到了它生命中的完美时刻? 不要忘记, 花朵会谦虚地、 静静地调谢, 到那个时候, 它会回到曾经养育它的大地之中。 那么, 在什么时刻, 花朵是完美的呢?
我希望你已经知道了下面这个答案: 它自始至终都是完美的。 它在种子落到土壤中的那一刻是完美的, 不论在成长的哪个阶段的那个时刻, 它都是完美的。 它在做一颗种子的时候是完美的, 那时, 人们将它种到地里。 在那一刻, 它就是它应该成为的东西: 种子。 它当时没有那些鲜艳绽放的花朵, 并不意味着它就不是一颗好的花种。 当这颗种子开始发芽, 钻出地面时, 它并不会因为只是显现了单纯的绿色而不完美。 在它生长的每个阶段, 从最初的种子到怒放的鲜花, 以及最终的凋谢、 回归大地, 它都是那朵鲜花的生命的各种特殊阶段, 都是完美的。 一朵鲜花, 首先必定是一粒种子, 而且, 一定要有水、 土壤、 阳光的滋润, 还要经历时间的沉淀, 它才能长成一朵最终怒放的花朵。 所有这些要素, 都需要在时间沉淀之中共同努力, 才能催生美丽的鲜花。
你会不会这样想象, 一个花种被种到地下以后, 对自己说: 这需要太长的时间了。 我必须把身边的所有这些土壤都推开, 才能长到土壤的表面, 见到阳光。 每次天空下雨或者有人给我浇水, 我的全身都湿透了, 而且周围全都是湿漉漉的泥巴。 我何时才能怒放啊? 只有那个时候, 我才是幸福的; 到那个时候, 所有人都对我赞不绝口, 留下深刻印象。 我希望我是一朵兰花, 不是那些没有人注意的野花。 兰花……哦, 不, 等等, 我想成为一颗橡树。 它们不但比森林中的任何其他植物块头更大, 而且活的更长久, 对不对?
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 和上面描述的花儿的独白一样, 听起来十分可笑, 而且, 我们每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这么做, 也好比花儿对自己说的那样。 对于所做的事情, 不论是什么, 我们都有意或者无意地选择一个参照点, 并且觉得, 在达到那个参照点之前, 总有一些什么不正确的地方。 如果退一步, 反思你的内心在一天之中时不时进行的内心独白, 你会惊讶地发现, 你的想法和这类思维有多么接近。
当你对自己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形成了把思绪放在当下的方法时, 好比花儿那样, 意思到自己当前正处在什么阶段, 那么, 你在那一刻便是完美的, 会体验到如释重负的感觉, 感到自己从一种虚构的、 自我施加的压力与期望中解脱出来, 那种压力只会放缓你前进的步伐。 在一天之中的任何时候, 只要你注意到, 你感觉厌倦、 不耐烦、 冲动或者对自己表现感到失望, 那就得意识到, 你还可以在这项活动中关注当前的这一刻。 看一看你的思绪和精力集中在什么地方。 你会发现, 它们要么漫游到了将来, 要么回到了过去。 你可能下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要实现的结果或产物之上。 那种感觉通常出现在一些生产某种有形产品的活动之中, 包括给房子刷涂料、 减肥等。 我把这类活动归类为对将来的分心, 因为你想得到的结果将你的思绪和精力从当前这一刻拉了出来, 进入到对将来的展望之中。 你想要得到 “怒放的花朵”, 而忽略了其他的一切。
在一天中, 尽可能多的让自己停下匆匆的脚步, 并且问一下你自己: “我是在练习像花儿一样的品德, 并且用我的思绪和精力将自己停留在当前这一刻吗?”
为什么我们将某项活动定义为工作, 而把其他活动定义为 “不是工作” 呢? 我觉得, 很大程度上, 我们之所以把某件事情定义为工作, 是因为那项活动需要做出大量的决策, 可能让我们感到压力重重、 疲惫不堪。
老师知道他想要学生做到些什么, 观察者学生的行动, 当学生的行动指向错误的方向时, 老师会轻轻地提醒学生注意, 并将学生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优秀的老师在应对学生的错误时不会变得情绪化。 那些负面的情绪来自期望, 而如果我们想成为自己的老师, 便不希望给自己施加那样的期望。 期望与结果或产物相关联, 与 “事情现在应该是这个样子, 如果达不到这个样子, 我不会满意” 之内的想法相关联。 当你体验到这些情绪, 它们便在告诉你, 你已经没有专注于过程, 你的思绪没有专注于当前这一刻。
知道自己所有的动作(无论是身体还的还是心理的)都是一些习惯, 并且知道你有能力去选择养成哪些习惯, 这对你来说, 是非常自由的。 你完全掌握着自己, 使自己处于受控的状态。 还要记住, 如果你开始体现一种情绪, 比如挫败感, 那么, 你便脱离了过程。 你又回到了一种错误的感觉之中, 在想着 “我现在所有的处境十分糟糕, 一定有另外一种不同的处境。 只有那样, 我才会幸福。” 这是完全不真实的, 而且会适得其反。 相反, 你当前的处境, 就是你现在应当的处境。 你就是那朵鲜花。
我多次通过倾听自己的内心独白来观察自己的想法。 它从一种完全不想干的讨论跳到另一种。 它提醒我付账, 作曲, 解题, 想着某个人昨天激怒我的时候, 我本应该如何机智地反击, 等等。 所有这些, 都在我大清早冲凉的时候进行。 在那一刻, 我的思绪任意飘散, 但就是没有聚焦于我当时正在做的事情 – 洗澡。 我的思绪在预期着那些并没有发生的场景, 并且试图回答一些别人根本没有提出的问题。 对这种现象, 我们有一个名称来描述: 担心。 如果你迫使思绪停留在当前这一刻, 并且停留在自己正在做事情的过程, 我保证, 你的许多问题都将烟消云散。
通向耐心的第一步是意识到你的内心独白什么时候开始疯狂奔走, 并且拖着你一路狂奔。 … 为了让你从这种无穷无尽的、 感到精疲力竭的循环中解脱出来, 你必须退一步思考, 关注真正的你, 也就是当这一幕正在上演的时, 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的 “观察者”。 你在练习着将思绪停留在当前这一刻时, 会更加清醒地知道真正的你和你的自我内心独白之间的差别, 即使你没有努力去观察, 也会心知肚明。 它会自动地发生。 将思绪留在当前以及留在你做事的过程之中, 是促使你改变视角来培养耐心的第一步。
培养耐心的第二步是理解和接受这样一个现实: 不论什么事, 都不会尽善尽美。
也许你想要更多的钱。 也许你觉得那将让你快乐。 那正是人类长期陷入的最大谎言。 对每个人来讲, 他究竟要富有到什么地步, 才算有了足够多的钱呢?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们也只想变得更富有, 而且担心失去他们现在拥有的一切。 在这种思维方式之中, 绝对没有平和。 “某件事情发生, 我将会幸福” 的这种感觉, 除了给你带来不满足, 再不能给你带来其他。
我 19 岁时和多恩学了一年多的钢琴, 当我尝试弹奏一首乐曲中的某一个特定乐段, 但没有什么好运气。 我感到失败, 并且由于没能达到自己的标准而觉得有一丝愧疚。 在我看来, 我的进步不够快。 我决定列一个清单, 清单上的内容包括能流畅地弹奏某些难以弹好的音符、 在许多观众面前演奏, 诸如此类。 当我 22 岁整理乐谱时, 一张褶皱了的小字条从我的乐谱中掉落下来, 那时我 19 岁那年定制的学习计划。 我发现, 不到三年(不是五年)的时间里, 我已经做到了清单上所有内容。 事实上, 我在音乐上的造诣早已超出了我 19 岁那年的想象, 但我依然没有感到有任何的不同。 我的视角早已远离了我自己。 我对优秀音乐家的概念, 和 19 岁那年的参照标准已然不同了。 于是, 过了几分钟之后, 我的认识完全变了。 我开始清醒地意识到, 音乐上的卓越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水平线, 这让我能感到自己不要再去追求卓越了。 我懂得了, 并不存在一定的水平, 让我达到之后会感到自己终于达到了, 进而让我觉得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标准, 不需要再去提高了。 这是一种顿悟。 起初, 我感到难以抗拒的压抑和恐慌, 但随后马上感到一阵欣喜和轻松。 我知道我正在体验一种认识, 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们一定曾经体会过。 这是在一种永无止境的学习中继续培养必要的恒心与毅力的唯一方式。
知道了自己永远都不缺少成长与进步的空间, 让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同时, 知道了竞争已结束, 让我的内心产生了平和感。 我如今所达到的水平, 就是我应该达到的水平, 是我勤学苦练得来的。 那一刻揭示的最为重要的事实是: 我真正的愉悦, 是在我能每时每刻都学习和体会我的成长时发现的。 我的目标是: 发现我能够总是在内心创作音乐的那种能力的过程, 而我在练习的过程中, 时时刻刻都在实现那一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 并没有什么错误可犯, 它只是一个发现什么方法奏效、 什么方法不奏效的过程。 我不再苦苦挣扎地朝着想象中的音乐高峰去攀登了, 觉得似乎只有达到那样的高峰, 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我意识到音乐的这种永无止境的特性, 因而感到如释重负, 而不是受到威胁或感到失败。
试着放慢工作的速度, 产生了有趣的感觉。 起初, 你的内心独白向你咆哮, 催促你快点儿干活, 加快节奏。 好比它在对你尖叫: “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慢过! 你这是在浪费时间!” 这让你想起, 你为了让所有人满意, 一天之中必须做完多少事情。 你可能感到焦虑不安, 这种情绪逐渐萌生, 浮到表面上来了。 这是因为, 放慢工作节奏与当今世界的各种思维体系都是相悖的。 不过, 你的自我将迅速地对工作任务的简化让步, 这种简化, 是有目的地一次做一件事情, 并且缓慢地做。 此时, 你的自我之中, 没有空间来产生压力和进行内部讨论。 你可以只在有意的条件下缓慢工作。 有意思地这样做, 要求你将思绪停留在当前这一刻的工作过程之中。
在人生中, 我们时时刻刻都会下意识地做出评估与判断, 它们使我们的情绪油然而生, 并且给我们带来极大的焦虑和压力。
正在内心独白的那个存在, 是你的自我或者个性。 在静静地了解的那个存在, 则是真正的你: 观察者。 你越是与静静的观察者更加密切的保持一致, 你的主观判断便会越少, 内心的独白便开始关闭, 也对每天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外在刺激越来越超然度外。 你开始真正地用一种不偏不倚的(有时候甚至是开心的)视角来观察你的内心独白。
自我是主观的。 它判断自身的所有事情, 而且它对自己处在何处、 拥有什么或者已经实现了些什么等, 从来不会感到满足。 观察者是客观的, 在当前的这一刻, 它就在这里, 它不会把任何事情判断为好或者坏。 它只是把各种局面或者行为看成 “存在”。 换句话讲, 那个局面 “就是那样”。 因此, 观察者总是体验到宁静与平静。
再没有什么事情比平息你那恐惧或者受到侮辱的自我大声抱怨的声音更让人满足了。 你在那些时刻意识到, 自己真的超然于那种愤怒的或者害怕的声音之外, 而且, 你确实成了自己的主人。
当你开始在生活中的不同方面使用这些方法时, 毫无疑问, 你会体验到失败的时刻。 不过, 这些是想象中的理想的结果, 在理的想象中, 你觉得自己应当能够十分迅速地通过自己的付出来获得新的结果。 我们文化中的几乎每个领域, 从教育体系到营销媒体, 都在教我们运用这种极其有害的心态。 教育界用分数使我们怀有这种心态, 营销媒体则用无法达到的理想让我们生活在幻想之中。 每个人都想成为第一, 拥有最好的东西, 以及成为拿到最高分的学生。 然而, 这种心态可能没什么用, 如果我们想在人生之中谋求任何真正的幸福的话, 就必须接受真正的挑战。 记住, 这种心态其实是一种习惯。 通过我们的努力, 可以让专注于当前变成我们的新习惯, 这种新的习惯对我们总体幸福感有益的多。
如果关注那些构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优先事项的大多数事情, 你会注意到, 在个人危机出现的时刻, 优先事项看起来并不重要。 相反, 在这些时刻, 我们通常很少关注的事情变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情。 我们自身的健康, 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的健康以及我们觉得原创力是什么或者是谁, 变成了我们的优先事项, 而汽车上的凹痕以及上个月紧巴巴的日子, 就变成不太重要的担心了。 不管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我希望你感觉到, 你在人生中获得的精神特性的方方面面, 都将永远和你在一起。 其他的一切, 则不会如此。 比如说, 房子、 工作和车子, 都是外在的, 不会和你在一起; 但你自己, 却是永恒的。
领悟的这一刻, 正是一个好时机, 可以用来观察你是否正在重复某个过程, 挣扎着想要获得一些你确信讲结束你的焦虑与内心空虚的东西。 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 只带着你真正的自我而来; 你离开这个世界时, 也只能带走你最真实的自我。 你在精神上获得的一切, 将丰富和发展你的真实自我, 变成你永恒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跳下那列已经在即时满足的轨道上运行着的自我破坏的列车。 所有那些有着持久价值和深刻价值的东西, 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精心的培育, 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到来。
最后
这个世间的大道理太多了, 在现实社会中, 我们其实都懂很多道理, 但是做的时候却做不到, 往往是因为道理太过于高高在上, 很难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到我们, 我们总是觉得道理太纯洁而没法适应变通的世界。 而人的顿悟往往不是在接受大道理的时候, 往往在别人打比方的时候完全理解了, 所以作者在这本书中讲 ‘观察一朵鲜花来找到平和’ 的比方真的非常形象, 我们尊重鲜花的自然生长, 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 但是我们自己在经历自己人生的时候无法自拔, 参考别人的人生也很难, 但是如果我们观察鲜花的一生, 就会明白我们人自己纠结的东西是多么可笑。 这样打比方的叙述方式反而让我们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
回顾我过去的人生, 在我 18 岁的时候, 我梦想我自己成为一个编程高手, 可以随心所欲的编写自己想写的程序, 那时候幻想能够达到这种能力的人是多美完美的一生。 通过 18 年的努力, 自己已经达到了曾经的期望, 只要逻辑可以理清楚的程序,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现在的我, 反而劝年轻人, 不要每天幻想自己未来怎么样, 踏踏实实学习和锻炼, 自然就会达到自己期望的人生。 既然现在我面临编程有无限的耐心, 为什么在做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时, 反而那么焦虑和恐惧呢? 自学编程的 18 年也是我亲身实践 “只要功夫深, 铁棒磨成针” 的道理的 18 年。 我应该好好从编程自学的经历和耐心去指导我未来工作的心态, 专注于过程, 很多恐惧或担心的事情会一件一件的解决的。
我已经不再是年轻人了, 虽然失去了身体上连续熬夜的精力, 但是也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历。 当我想帮助别人的时候, 应该去掉我内心那股不恰当的比较: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哎, 我教这个人好累啊, 怎么教都教不会…”。 看了这本书我懂得了, 一个好的老师在学生达不到期待的时候, 不应该带有情绪的。 带有情绪的原因都是对他人或自己有不合理的期待, 期待就是在意结果而不是过程。 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佛家说的, 不着相布施, 这句话真的是理解了很多次,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 还需要很多年的觉察和练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