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济学原理 - 微观经济学分册》
Reading
2023-06-18 6956字

最近读完芒格推荐的书, 曼昆写的《经济学原理 - 微观经济学分册》, 写的非常好, 通俗易懂。

推荐程序员朋友多读一下经济学的书, 可以了解社会和市场的运行原理, 这样可以给自己的认知增加很多广度, 当我们学会了经济学以及人性的原理后, 我们再看世界就不会因为二元论无法解释社会的很多现象而让自己内心充满冲突。

下面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供自己备忘, 建议大家通读这本书, 思考的过程比知识结论更重要:

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是效率和平等之间的选择, 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平等是指将这些利益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换句话说, 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 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分配给穷人时, 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 结果是, 人们工作少了, 生产的物品与服务少了。 换句话说, 当政府想把经济蛋糕切成更为均等的小块时, 这块蛋糕本身也变小了。

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生产量增加一个单位时, 生产成本的增加额。 换句话说, 它是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反映了生产成本在生产量变化时的敏感度。 举个例子, 如果飞机上有空位, 那么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 只要乘客所支付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那么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这也是航空公司愿意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出售机票的原因。

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 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 而且还应该考虑它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间接影响。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 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原理五: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通过与其他人开展贸易, 人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与服务。

原理六: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每一个人……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 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何种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所盘算的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种场合下, 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 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 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但也并不会因为不是出于本意, 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 往往能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形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原理七: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 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大体有两类: 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 这就是说, 大多数政策的目标要么是把经济蛋糕做大, 要么是改变这个蛋糕的分割方式。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会这样。 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定制的, 而是由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 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 有时政策是有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定制的。

原理八: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各国之间和不同时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生产率的差别, 即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的差别。

原理九: 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 物价上升 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 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 (感想: 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货膨胀其实是一种全面征税行为)

原理十: 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这种短期的权衡取舍关系在分析经济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 经济周期是用生产的物品与服务量或雇佣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 很大程度上无法预测的波动。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当你听到经济学家做出规范表述时, 你就可以知道, 他们此时已经是站在政策顾问的立场上, 而不是站在科学家的立场上了。

一项能够提高效率的政策可能会以损害平等为代价。 一项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政策可能会损害当前一代人的利益。 一个认为所有政策决策都轻而易举或利弊分明的经济学家是不值得信任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哪一种正确有着不同的看法; 二是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 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尽管一个人有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但一个人却不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 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物品机会成本的倒数, 如果一个人生产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较高, 那么他生产另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必然较低。 比较优势反应了相对的机会成本。

专业化和贸易的好处不是基于绝对优势, 而是基于比较优势。 当每个人都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 经济的总量就增加了, 经济蛋糕的变大可用于改善每个人的状况。

贸易的双方因为专业性的原因, 都可以在自己专业的机会成本上进行议价出售, 只要进行贸易的价格低于自己生产某种物品的机会成本, 贸易双方都可以获益。

如果购买一件东西所付出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所付出的代价小, 就永远不要在家里生产, 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准则。

为了使你家庭的效率实现‘最优’, 你应该使每个人最后所做的一项工作的效率相等。 你的配偶洗碗、 剪草坪、 列出购物清单, 你做饭、 洗衣、 购物、 亲扫、 支付账单。 这可能看起来不平衡, 但想一想, 当你看到你的配偶在列购物清单时就已经衣衫不整地坐在那里开始打盹了, 你就应该知道他能把你们需要多少牛奶算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市场如何运行

当收入减少时, 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物品就被称为低档物品。 低档物品的一个例子就是公共汽车。

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引起另外一种物品的需求减少时, 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 替代品是那些经常相互替代使用的成对的物品, 例如热狗与汉堡、 毛衣与长袖衫、 电影票与电影视频服务等等。

当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引起另外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增加时, 这两种物品被称为互补品。 互补品是那些经常同时使用的成对物品, 比如汽油和汽车、 电脑和软件、 花生酱和果酱等等。

弹性及其应用

一种物品时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并不取决于物品本身固有的性质, 而取决于购买者的偏好。 对于一个热衷于航海而不太关注自身健康的水手来说, 游艇可能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 而看病则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奢侈品。

OPEC 共同减少供给在长期中无利可图。 这个卡特尔明白了一点: 在短期中提高油价比在长期中更容易。

供给、 需求与政府政策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 市场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 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的买者中配给稀缺物品。 这种在价格上限制政策下产生的配给机制很少是合意的。 排长队是无效率的, 因为这样做浪费了买者的时间。

税收的负担更多地落到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劳动的供给远比劳动的需求缺乏弹性。 这就意味着, 是工人而不是企业承担了大部分工薪税的负担。 换句话说, 其税收负担的分配与立法者所期望的一半对一半相差甚远。

举个例子, 1990 年, 国会通过了一项针对游艇、 私人飞机、 皮衣、 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的新的奢侈品税。 该税的目的是增加那些能轻而易举地承担税收负担的人的税收。 但事与愿违, 游艇的需求是极其富有弹性的。 一个百万富翁很容易不买游艇, 他可以用钱去买更大的房子, 去欧洲度假等等。 因此税收负担将主要落在供给者身上。 这就是说, 对游艇的征税的负担主要落在建造游艇的企业和工人身上, 因为最后是他们的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了。 但是, 工人并不是富人。 因此, 这一奢侈税的税收负担更多的落在了中产阶级身上, 而不是富人身上。

税收的代价

税收在买者支付的价格和卖者得到的价格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 由于这种税收楔子, 销售量低于没有税收时应该达到的水平。 换句话说, 对一种物品征税使这种物品的市场规模缩小。

国际贸易

各国之间贸易最终要建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 这就是说, 贸易之所以是互惠的, 是因为它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互动。

无论是关税还是进口配额, 它们都减少了进口品的数量, 提高了该物品的国内价格, 减少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 增加了国内生产者的福利, 并引起无畏损失。 这两种贸易限制之间的唯一区别是: 关税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而进口配额为那些得到进口许可证的人创造了剩余。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名言是 “我喜欢单调沉闷的东西。”, 但这句感性的表达也隐含着可信赖的公共政策指南。 这和中国佛教哲学家庞居士说的一句古老禅语一样:”挑水担柴, 无非妙道“。 沃霍尔的深刻洞见常为世人所缺。 这并不是因为人们笨, 只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忽略平凡俗事而关注新奇之物。 这是非常重要的生存适应能力: 为了识别出猎物, 你必须忽略不断沙沙作响的树叶, 从而才能注意到树枝的突然异动。 沃霍尔认为消除这种认知上的偏见能够让我们领略到更多的美。 这也能带来更好的公共政策, 特别是在消除贫困的问题上。 比如说在热带国家的公共卫生领域, 我们注意力十分自然地被最新、 最炫、 最贵的创新技术所吸引, 但许多专家坚持认为, 其实便宜、 平淡无奇的蚊帐在防控疟疾方面最有效。 再比如看看美国国内。 人们总是乐于想法设法把一些花哨的技术送到贫困的学龄儿童手中。 实际上, 让孩子们跟得上学业最好的方法就是想办法让他们去上课。

不过沃霍尔原则在公共政策中的最佳应用例子是国际贸易。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发展来消除贫困, 那么贸易比任何花哨的发展项目都强大得多。 制造物品并使其自由交易的简单平凡之美是历史上最佳的反贫困利器。

经济学家承认, 出于对国家安全的合理考虑, 保护关键行业可能是合理的。 但他们担心, 这种观点很快会被那些渴望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而牟利的生产者所利用。 当国家安全论的观点是由行业代表而不是国防机构提出时, 就应该谨慎看待。

幼稚产业论

新兴产业有时认为, 应实行暂时性贸易限制, 以有助于该产业的成长。 这种观点认为,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期以后, 这些产业成熟了, 也就能与外国企业竞争了。 同样, 老产业有时也认为, 它们需要暂时性保护, 以有助于它们对新情况做出调整。

经济学家经常对这些要求持怀疑态度, 主要是因为幼稚产业论在实践中难以实施。 为了成功地实施保护, 政府要确定哪个产业实施这种保护后最终是有利可图的, 并确定支持这些产业的利益是否大于实施保护给消费者带来的成本。 但‘挑选赢家’是极为困难的。 通过政治程序来挑选就更为困难, 这种做法的结果最终往往是保护了那些政治力量强大的产业。 而且, 一旦一个政治力量强大的产业得到了免受外国竞争的保护, 这种‘暂时性’的政策就很难取消。

此外, 许多经济学家从理论上怀疑幼稚产业论。 例如, 假设一个产业是新兴的, 不能在与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获利, 但由理由相信该产业在长期中是有利可图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这些企业的所有者应该愿意为实现最终的利润而承受暂时的亏损。 保护并不是一个幼稚产业成长所必需的。 历史表明, 即使没有避免竞争的保护, 初创企业虽然往往会经历暂时的亏损, 但在长期中会取得成功。

公共部门经济学

为了制定出良好的规则, 政府管制者都需要了解有关某些特定行业以及这些行业可以采用的各种技术的详细信息, 但政府管制者要得到这些信息往往是困难的。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肯定是有价值的。 但是必须把它们的价值与其机会成本进行权衡取舍, 也就是说, 与为了得到它们而必须放弃的东西相比较。 消除所有污染是不可能的。 如果想要消除所有污染, 就不得不把许多使我们享有高生活水平的技术进步倒退回去。 很少有人愿意为了使环境尽可能清洁而接受营养不良、 医疗缺乏或拥挤的住房。 经济学家认为, 一些环保分子由于没有从经济学角度思考问题而损害了自己的目标。

富国比穷国更有能力维持更清洁的环境, 因此通常也有更严格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价格越低, 公众就越想要保护环境。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了公共资源的问题: 大家公有的东西总是被关心得最少, 因为所有人对自己东西的关心都大于对与其他人共同拥有的东西的关心。

几十年来, 经济学家和其他交通学者一直建议根据道路的拥堵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收费。 简而言之, 就是交通越拥堵, 收费就越高, 直至拥堵消失。

当你为某种物品 - 在本案例里是道路行驶空间 - 出价时, 如果你的出价低于物品的真实价值, 就会出现短缺。 这时一个基本的经济学理论。

最终来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果你想得到物品而又不想付钱, 你就必须付出努力与时间。 想想苏联时期, 人们为了购买认为造成的低价又极为稀缺的物品, 要把他们的生命都用于无止境的排队。

换一种方式来思考, 延误是司机给他的同行们带来的一种外部性。 由于开车进入繁忙的道路而引起拥堵, 司机使其他人放慢了速度, 但他们不用为此付费, 至少没有直接付费。 当然结果是每个人都付了费, 因为在我们给其他人带来拥堵时, 其他人也给我们带来了拥堵。 这就陷入了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大多数人对时间的评价在不同情况下差别很大, 这取决于他们那天要干什么事。 到托儿所接孩子要迟到了? 那么支付 6 美元节省了半小时可太划算了。 如果是要赶回去清扫房间呢? 你回家要用的时间可是越长越好。 收费赋予了你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制定出行成本的权利, 从而给你的生活带来更高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生产成本

如果一个企业想使自己工人的生产率尽可能地高, 那么一般最好是让他们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所精通的有限工作。 但只有在一个企业雇佣了大量工人并生产大量产品时, 这种工作的组织方式才是可能的。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边际成本曲线(Marginal Cost Curve)是一种图形表示, 用于描述在生产过程中, 随着产量增加, 边际成本的变化情况。 它是一条在二维平面上的曲线, 横坐标表示产量(Quantity), 纵坐标表示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曲线通常用于微观经济学和企业决策中, 帮助分析生产过程中成本的变化特征和最优产量水平。

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可能因产业、 生产技术、 成本结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然而, 通常情况下, 边际成本曲线呈现以下特点:

  1. 边际成本曲线初始阶段, 随着产量的增加, 边际成本先下降, 这是由于规模经济、 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成本节约效应。
  2. 边际成本曲线某一点后开始上升, 随着产量的增加, 边际成本上升, 这是由于生产过程中的递减报酬、 资源约束和效率降低等因素导致的。

边际成本曲线通常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形状, 形象地反映了生产过程中边际成本的变化规律。

本质上, 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的物品数量, 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也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

垄断竞争

企业出售的是相同的产品还是有差异性的产品? 如果这些企业出售相同的产品, 那么该市场就是完全竞争的; 如果这些企业出售有差异的产品, 那么该市场就是垄断竞争的。

广告的内容是无关紧要的。 凯洛格通过它为广告付费的意愿传递了其产品质量的信号。 广告本身说了什么并不如消费者知道广告很昂贵这一事实重要。 企业之所以会付给著名演员大笔的钱来做广告, 而从表面上看, 这些广告似乎又根本没有提供什么信息。 信息并不在于广告的内容, 而仅仅在于做广告本身及其昂贵的价格。

寡头

由于寡头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企业, 因此每一家都必须有策略地行事。 每一家企业都知道, 它的利润不仅取决于它生产多少, 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企业生产多少。

收入与歧视

竞争市场包含了一种自发矫正雇主歧视的方法。 只关心利润的企业进入市场倾向于消除歧视性工资差别。 只有顾客愿意为歧视性做法进行支付或政府强制歧视时, 竞争市场上的这种工资差别才能持续下去。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自由至上主义者的结论是, 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 他们认为, 政府应该落实个人的权利, 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发挥自己才能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旦建立了这些游戏规则, 政府就没有理由改变由此引起的收入分配。

决策者面临平等和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 越平等地分割蛋糕, 蛋糕就会变得越小。 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同意的有关收入分配的一个结论。

微观经济学前沿

政治家也是有目标的。 最好假设政治领导人总是追求整个社会的福利, 即他们的目标是效率与平等的最优结合。 这也许是最好的, 但这并不现实。 利己是政治活动者的强大动机, 正如它是消费者和企业所有者的动机一样。 一些政治家的动机是想再次当选, 因此为了加强自己的选民基础, 他们可能愿意牺牲国家利益。 另一些政治家的动机只是贪婪。 如果你对此有所怀疑, 你就应该看看世界上的穷国, 在这些国家, 政府官员的腐败普遍制约了经济发展。

现实的人虽然许多方面类似于经济学中所假设的理性的、 精于计算的人, 但他们也要复杂得多。 他们可能是健忘的、 冲动的、 困惑的、 有感情的和目光短浅的。 人类在理性方面的这些不完上之处正是心理学家的主要研究对象, 但直到最近, 经济学家才开始对这些不完善之处给予重视。

对人类决策过程的研究, 力图查明人犯下的系统性错误, 主要有几个方面: 人们过分自信、 人们过分重视从现实生活中观察的细枝末节、 人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念。

生活是杂乱的。 信息是不完全的, 政府是不完善的, 人也是不完美的。

最后

人内心可以是刚正不阿的, 但是世界是灰色的, 面对灰色世界和内心价值观冲突时, 建议多读经济学的书, 最少我们知道灰色世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当我们知道灰色世界背后的很多原因都是利益和利益延伸出来的看问题视角时, 我们会大大避免因为灰色世界表象以及我们的认知不够而导致的莫名其妙的愤怒情绪, 少了这些无谓的情绪内耗, 我们有更多时间去专注我们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做的事情多了才有更多能量去对世界做一些小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