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松弛感》
Reading
2023-07-22 1646字

上周在深圳出差, 走的时候逛了一下书店, 翻了《松弛感》这本书, 我觉得我有时候思考问题维度太多的时候, 容易因为对未来有担心而太紧张了, 需要买一本书来调节调节。 最后确定要买这本书的真实原因是, 我看到作者也是一个程序员。 我当时想: 有意思, 都是程序员, 估计内容看起来会更流畅吧。

看完整本书, 就像读完作者的博客一样, 我觉得其中有两个观点还是非常好的:

对争执原因的理解: 我自己的学习速度很快, 会快速吸收到很多知识, 有时候我和别人争执的最大原因就是, 我内心知道这件事情怎么做, 但是看到别人还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 会产生不符实际的期待和评判。 一旦对别人产生了期待和评判心理, 就容易发生‘说服别人’和‘反驳别人’的外相, 当别人感觉你在说服、 反驳甚至评判他, 而不是倾听他时, 双方就容易发生争执。 我原来读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懂得了, 愤怒源于人的自身诉求得不到满足, 愤怒会导致对被人产生不合理的期待和评判, 而情绪化的沟通结果往往是诉求最后更没有得到解决。 今天读了郝培强的《松弛感》, 明白了除了内心要做到不期待和不评判外, 外相也不能有说服以及没耐心听的表情, 这样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 最终实现大家的诉求都得到有效的回应或者平衡。

对抗情绪不稳定的方法: 我不知道大家写代码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当研究一门新鲜技术或者自己项目行云流水的时候, 特别想今晚上就写完。 我以前经常就是这样的, 写的时候超级爽, 但是往往也会伴随剩下几天萎靡不振的情绪低落期, 这时候虽然学习能力降为零, 但是情绪化现象非常严重, 很难和别人沟通。 而规律化的生活对我最大的影响是, 我每天都在坚持游泳两个小时, 游了一个多月, 身体快速掉秤, 同时发现学习速度反而更快了, 因为每天的精力都非常充沛, 每天的进步都很平均, 不会像以前那样, 觉得今天没有昨天学习速度快而对自己产生过高的期望, 最终疲惫不堪。

读书笔记

我们的伟业不是改变世界, 而是持续地改变自己, 推动自己到新的限度, 寻找并扩展自己的边界。 改变世界这样的小事情, 只是我们前进中的副产品而已。

沟通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多人以为沟通的目的是说服对方, 那就错了。 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迥异, 说服对方就是完全不可能的。 沟通的目的应该是每个人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诉求, 大家寻找其中的平衡点, 找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大多数争吵来自: 1.试图说服别人; 2. 不听完别人的诉求, 就开始反驳。

如果你不能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 你的生物钟乱了以后, 最大的问题就是你经常找不到一个自己精力充沛、 情绪很好、 精神也很好的状态。

村上春树的这种自律很有可能是一种性格因素, 但这也是他能够写这么多东西, 成为一个‘劳模’作家的原因。

在急躁的时候, 人就容易偏离自己的信念, 把自己变成自己不喜欢的那种人。 我们常常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太兴奋, 而忘记了目的地到底在哪里, 以及自己为什么出发。 最好的方法是, 不疾不徐, 认真回到内心, 去思考自己要干什么, 自己可以做什么, 可以一步一个脚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对抗懈怠情绪, 对抗情绪波动, 对抗郁闷情绪, 最好的方法是规律化。 情绪化最大的问题是情绪好的时候, 可以做很多事情; 情绪不好的时候, 就什么都不做。 而规律化的作用时, 不管情绪好与不好, 都可以做一点点, 然后看一个月、 一年之后, 你的积累是不是能有变化。

随着年龄慢慢地增长, 我才发现, 快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很多时候, 我们起步得很快, 但是放弃得太早。 有的时候, 我发现真正浪费时间的不是工作效率不够高, 而是翻来覆去的纠结。

我很反感学习中的那些捷径派, 我见得太多了, 学习啥他们都想问问有没有捷径。 我有一条捷径, 就是硬学、 不多想、 不瞎扯、 不放弃。

我从埃德蒙·伯克的哲学观点里面学习到了渐进的力量, 真正开始理解日拱一卒, 不期速成的价值。 我的内心更加平静, 更加可以让自己去坚持做一件自己觉得正确、 哪怕道路非常坎坷的事情。

我们人类的学习, 就跟计算机科学里面的机器学习很像, 有的书可以提升你的数据量, 使你对一个脑子里面的既有模型加深印象, 得到改善; 有的书可以灌输新的模型, 让你对所有司空见惯的事情产生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