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看完了小马宋老师的视频和图书, 小马宋老师推荐《华与华方法》这本书, 看完果然写的好。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 读到一本好书, 会把这本书作者推荐的其他书也看一遍, 这个好习惯的副作用就是书永远看不完, 哈哈哈哈。
看完《华与华方法》这本书, 下面是我看懂以后, 用我自己话来总结书中的一些道理:
企业的第一原理: 科斯的交易成本原理。 企业之所以存在, 是因为他减低了‘社会’的交易成本。 当企业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或者经营不善, 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就会大于外部交易成本, 这时候企业的规模就会停止扩展。 简单来说, 就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而且要比同行做的更擅长, 才能使交易成本变得低, 社会才会奖励企业存活下去。 注意这里是指的交易成本, 是提供一类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成本, 而不是购买成本或者产品的生产成本。 就像大多数火锅店吃一顿的费用都要比海底捞便宜很多, 为什么大家招待朋友或者聚会的时候还是会去最贵的海底捞? 因为用户这里买的交易成本不光是火锅食材的成本, 还包括海底捞的环境和他们服务员优质体贴的服务, 再加上美好环境下的情绪价值等。
企业的第二原理: 德鲁克的社会职能原理。 很多人把企业说的很复杂, 其实打个比方, 把企业说成社会的器官, 或者把企业说成社会的员工就挺好。 企业本身不是目的, 企业只是手段, 主要的目的是解决‘社会’这个老大哥需要‘企业’解决的‘社会问题’, 每个社会问题就是一个商业机会。 我们都知道, 某个员工的能力强, 主动性强, 老板就会奖励这个员工。 同样, 如果一个企业的能力强, 主动性强, 服务态度好, ‘社会’就会奖励‘企业’。
企业的第三原理: 基于第二个社会原理, 我们就知道, 如果一个员工只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他得到的仅仅只是工资, 而另一个员工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就会获得‘额外的奖励’, 而做的更好的事情就是‘创新’。 同理, 我们套用一下,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创新, 这个企业就能赚取社会给‘企业’发的额外利润, 哪一天企业停止创新了, ‘社区’就只给企业发工资, 企业可能死不了, 但是靠工资也仅仅只能活下去。 所以, 明白这个道理后, 很多人问什么是基业长青? 除了文化外, 最重要的就是企业要持续创新。
扩张和控制, 是人性的本能, 尤其是男人的本能, 其根本都是征服欲在作怪。 从古到今, 征服的结果必然是崩溃。 越是扩张, 就越是无法控制, 你必须一开始就不去谋求控制, 当我们只把握最基本的原理和最基本的工作, 把未来留给命运和运气, 这种对企业认识的缩小和限制, 看似是消极的, 但它最积极的意义是, 让所谓的‘成功人士’杜绝侥幸心理、 贪巧求速、 过分自信, 因为人性有将事物简化的冲动而走向过分简化, 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 也是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设计组织架构、 经营管理制度、 奖惩机制, 或者搞组织变革、 合伙人制、 股权激励, 是为了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而所有的品牌营销工作, 都是为了降低外部交易成本。 举一个例子, 海底捞的师徒制激励机制设计, 店长培养一个新店长所能获得的收入, 比自己管理一家新店还高, 于是所有店长都全力以赴培养新店长, 这样的机制, 把企业内部交易成本降到了最低, 让海底捞获得了高速的增长。
很多人理解的‘定位’是品类的定位, 是我要做成市场第一执念的‘定位’, 是竞争和攀比心的‘定位’。 而华杉先生说的‘定位’我觉得更像是向内求, 经历过很多年以后, 始终问自己“我到底能给这个社会做什么”? 当一个人持之以恒的找到自我, 找到真实的自我的那一天, 就是找到自我使命的那一天, 当找到自己的使命后, 持之以恒的走正道, 就能从自己的使命真正做到对社会有用, 社会离不开我们的时候, 成功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那时候也不会太在乎这个结果。 所以, 我们这里说的找到自我, 是找到自我能为社会带来什么的自我, 而不是从私欲为起点的自我。
何谓基业长青? 就是你在为社会承担某一方面的重大责任上, 始终保持无可替代的地位: 始终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始终代表先进的文化、 始终代表社会和消费者的利益。 社会离不开你, 你就基业长青。 只有社会离不开你, 你才能基业长青。
大多数企业没有创新, 利润就就比较薄, 年年难过年年过而已。 这种微薄的利润, 是社会给企业的‘管理者工资’。 只有创新, 才能逃离竞争射程, 获得创新溢价和利润。 而创新的关键是不要老去研究什么市场变化, 而是要做那个让市场变化的创新企业。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有一句话: 只管把东西做好, 钱不够, 找顾客要!
少走弯路, 是我们最基础的价值观。 最高效率是不返工, 最快的进步是不退步。 让企业少走弯路, 也是让企业少犯错误。 而企业家, 或者说人性的弱点, 走弯路的原因, 就是三个病根:
- 侥幸心理, 总是一厢情愿
- 贪巧求速, 致力拔苗助长
- 频频动作, 都是权宜之计
竞争的关键在于关注顾客, 不在于关注对手。 经营的关键在于定价权, 你只要有了定价权, 就有了对下游的议价能力, 根本就无所谓什么竞争, 没人能跟你竞争。 竞争只有在产品同质化的前提下才存在。 你只要产品跟别人不一样, 就没有竞争。 但是人性的弱点呢, 总是不关注谁给饭碗, 总是觉得别人抢了他的饭碗。
吕鸿德教授的战略课, 有同学问他关于特劳特的定位理论的问题, 他回答说: “定位是竞争战略的一种, 适合于产品同质化的情况。 ” 当你自己没有了创新, 就有了竞争, 当你创新了, 竞争就消失了。
所有行业都是咨询业, 所有公司都是咨询公司。 只是狭义的咨询公司收咨询费, 广义的咨询公司把咨询转换为产品和服务收费, 或者提供免费咨询, 以产品收费。
企业的本质, 往宏观说, 是为社会解决问题; 往微观说, 是为顾客解决问题。 无论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都是提供解决方案, 这就是咨询。 时刻让全体员工有解决方案的整体意识, 而不是只关注狭义的产品和服务, 能让他们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 因为为顾客解决问题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要养成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的思维习惯。
企业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建立最高的社会公信力, 不要妄自菲薄, 更不要趋炎附势。 不需要拉别的公共机构来给自己背书, 企业本身就是社会的公器, 这就是致良知。
品牌的第一原理: 社会监督原理。 品牌的本质是社会监督企业、 保护消费者的一种风险机制,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 品牌是企业为了给顾客惩罚自己的机会而创造的一种重复博弈机制。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一旦建立了品牌, 你就要接受社会的监督, 一旦你出了错, 社会、 消费者就可以惩罚你。 品牌和人一样, 一定会出事, 如果产品不出任何事, 买谁都没问题, 那还要品牌干什么? 品牌的本质是, 出了事, 主动承认错误, 该赔偿赔偿, 该整改就整改, ‘做事有担当’ 才是品牌的意义。
做服务业的人都知道, 投诉的顾客是最好的顾客。 顾客投诉的时候就是你赢得终身顾客的时候, 因为只要你倾听他的投诉, 并且解决他的问题, 而且给他以适当的甚至超额的赔偿, 他就会终身信任你, 他会通过做你的终身顾客来奖励你。 所以, 一次顾客投诉就能赢得一个终身顾客。
古代商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永远让自己吃亏, 不要让顾客吃亏, 这个原则在古话里就叫 “无尖不商”, 这个“尖”指的是以前卖米, 卖一斗米, 商人一般都会装一斗多, 然后用尺子把他刮平, 然后再在中间堆起一个“尖”, 这个“尖”就是在告诉买米的人, 你绝对没有吃亏, 如果你没堆一个尖, 你就不配称作一个商人。 所以, 每一次品牌出事都是向顾客展示我们的忠诚和赤诚之心的时候, 如果出了事不承认, 甚至抵赖, 删帖, 找媒体做公关, 这样消费者吃了亏但却惩罚不了你, 最后的结果, 消费者宁愿接受经济损失, 也会义无反顾抛弃没有担当的企业, 这个品牌就完了。
很多企业家喜欢把自己塑造得跟圣人似的, 中国自古以来有过那样的圣人吗? 中国国人的智慧叫君子自污。 什么叫君子自污? 君子不是出淤泥而不染吗? 你不染, 就有人来找, 看你有什么地方可以染。 所以, 如果你想出淤泥而不染, 就自己先染一点上去, 这样别人对你就没有兴趣了, 你就安全了。
品牌的第二原理: 品牌成本原理。 主要降低社会的监督成本; 降低顾客的选择成本; 降低企业的营销传播成本。
广告语的目的不是我要说一句话给消费者听, 而是设计一句话让消费者去说给别人听。
包装设计的成本: 购买理由、 购买指令和购买指南。
品牌的第三原理: 品牌资产原理。 我们找顾客就要两个效应:
- 买我产品, 及购买我的产品或服务;
- 传我美名, 你得出去跟别人说我好。
品牌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做好一个产品和设计以后, 就不要变, 长时间重复, 长时间把客户服务好, 一个品牌就是传奇。 但是很多时候, 做为企业就是要等待, 你不要跟时间较劲, 你刚推出来, 人家还不知道, 来的人就少。
品牌盲目升级最容易导致品牌资产丢失, 主要有两个原因: 1. 分析问题找不到真因; 2. 焦虑, 一焦虑就乱做动作。
当一个决策者很焦虑的时候, 决策者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就会做出很多没有明确目标的动作。 而焦虑后面往往是贪心, 觉得成功来得还不够快, 成果还不够大, 然后就犯了儒家说的毛病, “将迎意必”。
广告有讲清、 说服、 说动三个层次, 但是只有说动, 才能让消费者行动。 而我们往往纠结于怎么把自己说清楚, 结果怎么说也说不清楚。 说清楚并不是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是要客户买单。 其实买单他不需要清楚, 只要给一个购买理由, 就可以买单。 有人又纠结于怎么能把消费者说服, 你能说服他吗? 你越说他越不服。 所以, 不能去说服, 而是应该直接说动。 而说动的关键在于: 1. 一个普通的道理; 2. 简单口语化的风格; 3. 有节奏或押韵; 4. 使人愉悦。 原因在于, 相对于书面语, 人们对口语套话有一种天然的信任, 顺口溜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 直接溜到人的脑子里去。 比如 “饭后百步走, 活到九十九”, 没有人会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 而评判广告语是否能说动用户, 有三个指标: 顾客认不认、 员工用不用、 对手恨不恨。
传播第三原理: 信号能量原理。 1. 广告是企业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而给顾客发的信号; 2. 信号必须足够贵, 如果信号不够贵, 则信号无效。
不要买关键字: 当我们去投互联网关键词的流量时, 我的流量成本会越来越贵, 因为别的公司也会竞价购买, 购买关键词的成本会越来越高, 最终所有的广告费用都是给广告公司的, 自己赚不到钱, 因为拍卖式的定价就会自动涨到你刚好挣不到的高度, 你的钱就全部给流量商了。 建议把广告费投入到自己的广告上, 通过曝光量的方式, 让用户直接知道我们的品牌。
也不要去买购买才付费的广告: 如果说看到你的广告才付费, 这个价格可能定到你的脖子上, 但是如果购买才付费的话, 这个价格应该定到你的鼻孔下面, 你也不要吃了, 有口气留给你就可以了。 这就是经营的天理, 谁担风险谁赚钱, 你想要一点儿风险都不担, 你就一分钱别想挣。 如果我们把自己关进流量商的“流量监狱”里面, 每天等着流量商来送牢饭, 这个牢饭只会越来越贵, 质量越来越差, 流量主权没了。
我们老是讨论企业是要做大还是做强, 这两个想法都不对, 都是自己的私欲, 不是顾客导向。 正确的思考是要把产品做好, 把对顾客的服务做好, 做到最好。 大还是强, 都是结果, 这是圣人的思维。
最后
看了华杉老师《华与华方法》, 感觉很透彻, 特别是企业的社会职责、 企业持续创新才能基业长青、 品牌要主动吃亏、 品牌流量要自己宣传自己几个观点, 特别认可, 在实操方面给了很多原理性的思考建议。
从文字背后的思想可以看出华杉老师读了很多国学的书, 比如王阳明、 资治通鉴、 儒家经典等国学经典后, 才能在自己的事业上那么融会贯通, 直击思考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