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IT 人, 在 30 多岁才看这本书, 感觉是不是很远古?
这本书全程看下来, 真的是哈哈哈哈, 乔布斯这个人还是很有趣的哇。
下面是我一些我觉得有必要记录的一些段落, 有时候特别能够理解他, 没有记录的段落都好有趣哇:
书中摘记
我在印度农村生活了 7 个月, 重返没过后, 我不仅看到了西方世界理想思考的一面, 也看到了西方世界的疯狂。 如果能静下心来观察, 你会发现自己是如此躁动不安。 如果努力想让头脑平静下来, 您只会适得其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头脑会自己平静下来。 这时, 你就有空间听到更细微的声音 – 这时你的直觉在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 这时, 你对世界的认知会更加清晰, 你更加能够活在当下。 你的头脑会放慢节奏, 每个瞬间都可以无限延伸。 你会看到很多此前看不到的东西。 这是一门学问, 需要潜心专研才能做好。
若是求师心诚, 愿意不远万里去寻找他, 那么他终会出现在你的身边。
闭上双眼, 屏住呼吸, 不要思考, 深入情绪, 等一切平复之后, 你会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乔布斯回忆道: 停刊号的封底上是一幅清晨乡间小道的照片, 就是那种喜欢冒险的人在路边搭便车时会看到的景象。 照片上面印了一行字 “求知若饥, 虚心若愚”。
“苹果” – 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这个词给人以友好、 简约之感, 作为电脑公司的名字, 既让人感觉有点出其不意, 又充满亲和力。 “苹果电脑” 略显反主流, 飘溢着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的气息, 而且美国味儿十足。 “苹果” 和 “电脑” 两个词结合在一起, 剑走偏锋, 意趣盎然。 迈克·马库拉不久后成为这家新公司的首任董事长, 他这样评价道: “这个名字不太符合常规, 所以才吸引眼球, 让人不由自主琢磨再三: 苹果和电脑, 两样东西没什么联系啊! 所以这个名字帮助我们提高了品牌知名度。”
马库拉在一页纸上写下了一篇名为《苹果营销哲学》的文章:
- 第一点是“共鸣”, 就是要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 我们会比其他任何企业都更加充分地了解用户需求
- 第二点是“专注”, 为了出色的完成既定目标, 我们必须心无旁骛, 放弃所有无关紧要的心思和追求
- 第三点是“灌输”, 消费者的确会以貌取物。 即使我们拥有最好的产品, 最佳的品质和最强大的软件, 但是如果产品的呈现方式粗糙敷衍, 人们就会认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也是草草了事; 如果我们以一种充满创意、 专业认真的态度进行呈现, 消费者就会被我们传递和灌输的积极信息浸染渗透, 我们的形象就会在他们的意识当中确立起来
艾伦·凯是施乐研究中心里一位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 他有两条格言深得乔布斯的认同, 一条是 “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第二条是“重视软件的人应该自己造硬件”。
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构成非常复杂, 融合了魅力超凡的言辞, 不屈不挠的意志力量, 还有为达成一己之目标而让任何现实屈从的强烈渴望。 正是因为它能煞有其事地骗过自己, 让自己对心中的愿景深信不疑, 所以他才能使出浑身解数说服别人。
乔布斯又在一张纸上写了一句颇具禅意的话“过程即是奖励”, 他后来告诉我, 他最喜欢的就是这句。 他反复强调, Mac 团队是一个身负崇高使命的特殊团队。 终有一天, 团队会回顾自己走过的路, 对曾经的痛苦报之一笑, 把开发 Mac 的过程视为人生精彩的巅峰时光。
苹果必须将自己的独特之处展示给世人, 所以, 他们需要围绕品牌形象进行宣传, 而不是介绍具体的产品。 因此广告创意的宗旨不是宣传电脑可以做什么, 而是有创造力的人可以使用苹果电脑做什么。
最好的创新有时候就是公司的组织创新。
真正重要的是对产品付出的心力, 我最鄙视的就是在产品中感觉到设计者或制造者的漫不经心。
在许多公司里, 好的想法和绝妙的设计往往在流程中就被淹没了。 如果没有史蒂夫在这里敦促和推进我们, 跟我们一起工作, 排除万难把我们的想法变成产品, 那么我和团队的想法最终也不能落地。
他坚信苹果的巨大优势在于对设计、 硬件、 软件和内容进行整合, 制造一体成型的产品, 所以他希望所有部门都能并行作业、 密切合作。 他最爱用的词是 ‘深度合作’ 和 ‘同步工程’。 他完全舍弃了常规的开发流程, 不再让产品从工程、 设计、 生产、 营销到分销, 按流程一步步走, 而是要求不同部门同步合作。
招聘关键岗位的时候, 乔布斯要求人选和公司高管一一见面, 目标是避免 “愚蠢爆炸”, 防止二流人才充斥公司。
零售店不仅应该围绕公司的四条电脑生产线进行展示, 还应该根据消费者的数字活动进行设计铺排,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个人数字活动的中心。 你的电脑可以处理你相机拍摄的视频和图片, 也有有一天也可以管理你的音乐播放器和其中的歌曲, 或者管理你阅读的书和杂志。
市面上的音乐播放器为了实现 “制作播放列表” 等一系列功能, 就做的非常复杂。 对于苹果来说, iTunes 处理复杂功能, iPod 处理简单功能, 这样就让该复杂的地方复杂, 该简单的地方简单。
你听到他们突然停下来了吗? 前面的编曲有问题, 所以他们就返回去修改了, 然后在停下来的地方重新开始练习。 这个版本听起来依然很粗糙, 也就是凡人的水平。 你其实可以想象, 普通人也能做到这个样子。 普通人也许没有这么高的作词和构思水平, 但的确能将其演奏出来。 然后, 他们没有就此止步。 他们就是这样的完美主义者, 不断推敲, 精益求精。 我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听这个 CD, 给我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 你可以看出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苹果在研发产品时往往也是这样。 我们为了研发一款新的笔记本或者 iPod, 制作的版本和模型的数量甚至跟披头士修改的次数差不多。 我们会先做出一个版本, 然后不断地完善再完善, 制作出不同设计、 某个按钮、 某个功能的精细模型, 其中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但这样的结果一定是产品变得更好了。 然后, 大家就会惊叹: “哇,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是怎么把螺丝都藏起来的?”
虽然乔布斯是数字世界的公民, 或许恰恰是因为这一点, 他更了解数字生活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的深深的孤立感, 所以, 他坚定地认为面对面沟通很有必要。 他说: 在我们这个网络时代, 有人认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 iChat 来激发创意。 这是痴人说梦。 创意来自不期而遇的碰撞、 随机而发的讨论。 你碰到一个人, 问他最近在忙什么, 他告诉你之后, 你会说 “哇, 真厉害”, 然后自己的脑中就会迸发出各种各样的想法。
有人会把史蒂夫的一些评论误认为是在发泄情绪或故意否定别人, 但根据我对他的了解, 这只是他表达激情的方式而已。 所以我的处理方式就是, 从来不把他的脾气放在心上, 因为他只是对事不对人。
贝克斯也很钦佩乔布斯既有宏才大略, 又能全盘掌控细节。 贝克斯说: “从总体原则转换到实施细节, 对史蒂夫来说易如反掌。“
乔布斯很鄙视编译器, 因为开发者只需要编写一次产品代码, 就可以用编译器把产品移植到多个操作系统上。 他说: ”允许 Flash 在不同平台之间移植, 就意味着把整体水平搞垮。 如果 Adobe 只能跟每个平台都有的功能兼容, 那么开发者就无法享受到苹果的任何优势。“
鲍尔斯尽量诚恳以对。 她回答说: 你非常急躁冲动, 特别难搞, 很难相处。 但你的远见令人叹服。 你告诉我们, ‘过程即奖励’。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他把自己的专注力和对简约的热爱归于早年禅修的经验。 禅修增强了他对直觉的欣赏和重视, 他让学会如何过滤掉所有分散注意力或不必要的东西, 培养了他以极简主义为基础的审美观。
我的工作就是指出不足, 而不是粉饰太平。
他聪明吗? 他的智力并没有异于常人。 与其说他聪明, 不如说他是个天才。 他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发自本能的、 不可预见的, 有时宛如神气的魔法。 事实上, 他就是数学家马克·卡克所说的那种魔术师天才, 其洞察力如有天赐, 需要敏锐的直觉, 而不仅仅是大脑的理性处理。 他就像一个探路者, 可以吸收信息, 从风中嗅出端倪, 感知前路的状况。
我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 我希望公司的员工对于打造伟大的产品怀有满腔动力。 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能获利当然很好, 因为只有赚到钱, 才有资本打造伟大的产品。 但初心一定是产品, 而不是利润。 这个差别非常微妙, 却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为这会最终决定公司招聘什么人、 提拔什么人、 会上讨论什么事项等一系列问题。
我认为伟大的艺术家和伟大的工程师是相似的, 因为他们都渴望进行自我表达。
人们付钱给我们, 让我们为他们整合产品和服务, 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整天思考这些东西。 如果你对生产伟大的产品还有极大的热情, 这种热情就会推动你进行整合, 推动你把硬件、 软件和内容管理变为一个整体。 你总是希望实现新的突破, 所以必须亲自去做。 如果要把自己的产品开放给其他硬件或软件, 你就必须放弃一些愿景。
正如 Dylan 所说, 如果不是忙着生活, 那就是为死亡在忙活。
我的动力是什么? 我想大多数有创造力的人, 都相对前人的贡献表示感谢。 我所使用的语言或者数学不是我发明的, 我吃的东西基本不是自己做的, 穿的衣服就更不用说了。 我所拥有的一切都依赖于人类的其他成员, 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取得的。 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 为全人类做出一点贡献。 我们要用自己所知的唯一方式进行自我表达 – 我们不能像 Bob Dylan 那样写歌, 也不能像 Tom Stoppard 那样写剧本, 那我们就努力用自己所拥有的才能来表达自己最深切的感受, 表达我们对所有前人贡献的感激之情, 为历史长河再添一笔。 这就是我的动力。
史蒂夫和艾夫知道, 设计不仅仅是表面的属性, 而是来自对硬件和软件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赋予它真正的简单性。
乔布斯也认为自己格格不入、 桀骜不驯: 被遗弃、 被挑选、 被收养, 没有完全融入自己童年生活的工人阶级郊区。 这样乔布斯终其一生都在不停追寻, 希望能与寰宇建立起精神联系。 他终生学习禅宗, 对人类情感觉察敏锐, 可以深入自己的灵魂, 也能进入身边人的精神家园。 因此, 他的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和技术的伟大结合, 更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能够以深刻的方式与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最后
乔布斯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我特别能理解他为什么会和世界有那么多冲突, 一部分源于他的童年, 一部分源于他对自我的反思, 了不起的人, 认真的来世界做了自己, 给世间留下了绚烂的痕迹。